钱晓鸣 彭雪杏
“走遍中国——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7月18日从北京启程至8月18日,历时33天、行程逾万里,采风团先后跨越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主席、行动组委会主任杨晓阳说:“行动”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充分体现了“行动”构想宏大、学术领先、名家阵容、严密组织、震撼起步的特色。为后续“行动”打造了新范式和创造了高标准。
构想宏大---“走遍中国”是当代中国美术界第一次系统、全面、深入地对中国全域进行写生、创作的活动,旨在探索助力当代中国美术“从高原向高峰”突破新路径的“学术团”;是从启动之初就致力于实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深扎团”,在33天的写生创作中,大部分时间住在村里,朝夕面对壮美河山、基层百姓;是关切时代命题和契合中央工作重心,践行新时代党的文艺政策的“践行团”。第一阶段行动自觉做到关注2025年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热点,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写生了沿途的抗战遗址,未接受各地政府的一次工作宴请。如何突出各地的特色,进而实现“中国特色”是贯穿始终的命题,在内蒙古写生团既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又深入基层参加了嘎查(村)的那达慕大会;观摩、祝福蒙古族布里亚特婚礼,探访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感受祖国多民族文化。
山西黄河沿岸有古渡、烽火台、碉楼等各种古文物遗址。山西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山西层出不穷的地上文物是中国人的常识,更是艺术家深厚的民族营养,从唐代的佛光阁、辽代的应县木塔、明代永乐宫的壁画,到近代晋商遗址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在碛口古镇,开阔的晋陕峡谷,从战国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皆如此。这里是近现代中外客商、南北贸易的汇流集散地,有心的人们登上古镇制高点,甚至还能看到外国客商修建的洋房。山西的人文景观真让人聆听历史回声,感悟时代风云。
山西的自然风光同样让人感受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特别是令人震撼的乾坤湾,黄河一改奔腾咆哮之态,变得浩瀚幽远。在高原群峰之中,夕阳下河面泛着光华,黄河呈“8”字形穿行于群峰之间,两个巨大的山脊与黄河交错,山、河相交,宛如墨绿银龙,俨然是天地自然的阴阳八卦图,动静相生,生生不息。在场的艺术家们流连忘返,无一不被这天地壮阔所感动!在老乡家里和乡亲们拉家常,到煤矿井口和矿工们拉家常,进行写生创作。
到了陕西,在黄土地质公园探寻沙漠与黄土的过渡地带,聆听陕北民歌王王向荣高亢沉郁的动人歌声;在千年枣树林,聆听陕北翻身道情。从榆林兴隆寺庙会、陈炉陶瓷古镇,到鹿野苑“陕北江南”。一路上看到昔日的黄土高原正呈现出青山绿植的景象,进入鹿野苑,更是一派绿水青山的美景。鹿野苑地处子午岭核心地区的越王山下,堪称人杰地灵之处。在鹿野苑,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等三家全国性学术单位与菩荷集团共襄盛举,合力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典范。
“走遍中国”第一阶段“行动”去掉了一切与写生创作无关的迎来送往,把有限的时间,从清晨早餐前到日落晚霞后,都用在了写生创作和创作讨论上,每天画十几张或二十张小速写的大有人在,画3~4张四尺整纸写生作品的也有,年过八旬的郭全忠、蔡超、尼玛泽仁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70岁的刘健、范杨雄风矫健,60后张江舟、陈孟昕、梁占岩、李晓军是写生团的“少壮派”,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团”;在第一阶段中,全程没有一次政府宴请接待,参团艺术家中有全国各大美术机构负责人,多位是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厅局级以上职务的“官员”,但大家进入“走遍中国”行动后,就没有了官员身份,只有艺术家身份,彻底告别了以往那些“豪华写生团”的做派,回归画家本色,成为“作风团”。
学术领先---“走遍中国”在艺术创作上打通了写生与创作的瓶颈,现场既有小本子水笔速写,也有四尺整纸写意创作;既有白天写生,晚上整理、创作,也有写生回家后抓紧整理创作大作品的情况。充分发挥当代美术经典艺术家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作用,助力破解当代美术“从高原向高峰突破”的难题。写生创作探索多在阳光明媚的白天进行。难得与艺术家老朋友相逢,大家珍惜相聚时光,挑灯夜谈,将多年的学术难题和新鲜的创作感受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深入研讨,涉及东西比较、时代异同、个性把握、笔墨锤炼、前辈往事、同侪趣闻……大家真知灼见频出,妙语连珠,创作探索与理论自觉贯穿全程。第一阶段的三个团,每个团除平时的“夜话”外,都专门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将大家深入思考后的感想和见解集中交流,踊跃的发言、犀利鲜活的感受汇聚成珍贵的学术资源。
名家阵容---“走遍中国”第一阶段参与的艺术家都是著名艺术家,从中国美协主席团成员,到各大美术机构负责人和杰出代表,以60岁到80岁著名画家为主体,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全口径中国画艺术家。他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美术史上留下过不同年代的代表作品,有杨晓阳、郭全忠、蔡超、尼玛泽仁、王涛、刘健、张江舟、曾来德、马国强、梁占岩、范扬、张立柱、林容生、陈孟昕、陈钰铭、王学辉、刘建、丁密金、方向、陈鹏、李晓军、邢斯恬等20余位国内知名艺术家。他们以脚步为笔,丈量北疆草原的广袤、黄土高原的厚重与黄河文明的深邃;以丹青为墨,镌刻新时代中国的山河气象与人文精神。
严密组织---“走遍中国”行动是一个长期的写生创作过程,是经过多年的精心构思和打磨形成的。该行动在一年前就试运行了,今年正式启动。从思想理论准备,到画家的选择和联系,都经过了多轮筛选,每一步都反复考虑,力争把各种资源都调配到最优状态。
震撼起步---7月17日,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在北京前门东大街23号举办了“走遍中国——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启动仪式,旨在组织美术家深入全国各地进行写生创作,响应时代命题。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中央编办原副主任夏潮、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主席杨晓阳等嘉宾及美术家、媒体代表出席。李辉为写生团授旗并宣布行动启动,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副主席曾来德代表接旗。举行“生生不息——写生创作学术论坛”,由组委会执行主任张江舟主持,艺术家与理论家围绕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展开深入研讨。行动计划持续三年(2025年7月至2028年7月),组织百余名画家走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开展人文考察、写生创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举办展览、论坛和出版文献。“行动”确立了以“学术性、创新性、国际性、多样性”为核心,鼓励美术家突破传统范式,用画笔记录改革开放46年来的历史巨变和人民奋斗图景,尤其聚焦抗战英雄事迹等时代主题。在传播上,展现当代中国美术跻身世界艺术之林的新贡献。
此次三省采风是“走遍中国”的第一阶段行动,共收获写生创作作品500余幅,采集影像素材万余份,媒体报道百余篇,网上转载热议,以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深刻诠释了“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丰富内涵。
“走遍中国”写生创作行动计划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该活动由伟德国际1946备用主办,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区、北京国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支持。
“走遍中国——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作品之三:
范扬的作品
范扬感言:这次写生采风行动第一站选择了内蒙古大草原,确实很让人激动。蓝天、白云、绿地,观摩草原那达慕大会,其声势浩大的万马奔腾象征着祖国的伟大,草原的辽阔,非常地道,这种气势让我非常激动。画了很多速写,我准备把这些素材和我现场的感受再回去进一步,做一些大创作,发挥我的个性化语言的特色,放笔直取,把这个在暴雨中草原那达慕大会蒙古族同胞载歌载舞的气势画出来,把那种在辽阔草原自由驰骋的气概画出来。

范扬在第35届那达慕开幕式现场写生(彭雪杏摄影)








张立柱
张立柱感言:这次随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参加《走遍中国》内蒙古写生活动,十天时间乘车奔波,眼观多多,感受不少。揽望无尽草原,深入牧民家庭,远观区级宏大那达慕盛会,近赏乡村那达慕本朴图景,还亲临了蒙古族青年的传统婚礼现场;既适逢常规的蓝天白云好天气,也巧遇了不一般的骤雨如注。现象千差万异、目不暇接,我从万千现象里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精神上宽博、深沉、坚强、豪迈、厚朴、本真……。人常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宽阔的大草原之人心胸宽厚山容海纳,从形象衣着到行为都充分表露,并且透出曾叱咤风云之豪情,历史深沉感在其音乐和传统体育项目上潜移默化地体现着,一把马头琴之音即是民族精神基调,犹如一把板胡就引领出秦腔的精神、艰生的西北人的精神一样。

张立柱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草原农庄写生(彭雪杏摄影)










林容生
林容生感言:写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坐下来画一张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感受不同地方的自然和人文,历史,以及时空的变化,去体验和发现不同对象的外在形式之美,色彩之美,气象之美以及蕴含的内在精神之美,并从中获得启示。这次内蒙古之行,我们参观了那达慕大会,那些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源自生活的各种运动和表演,让我们得以感受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粗犷豪迈,热情的生活态度,而草原的天高地广一望无边的自然环境让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我们也看到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生活形态的某些变化,但是草原人那种质朴真诚,热爱生活的精神已经成为他们在血脉里,代代相传的生命信息。我想这些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对待传统和生活,认识自己以及坚定自己的创作理想和追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林容生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草原农庄写生(钱晓鸣摄影)










陈孟昕
陈孟昕感言:这次写生收获很大,是一个真实地在生活中催生创作灵感的过程。我们说生活即艺术,但生活本身还不是艺术,还要有一个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参加张虎沟的庙会,近距离感受乡民的民俗民风文艺活动。我年轻时来过米脂和古堡,现在陕西乡村变化非常大。因为我们曾看到过这里的过去,落后及物资匮乏,但陕北在进步,农民开车带着家人来赶集,村民院子里都停着轿车,这种变化不到实地是难以感受的。
中国传统强调师法自然,师造化,西方认为写生是上帝赋予画家的范本,现在文艺创作倡导“双扎根”,其实就是一个道理,让写生与生活为我们艺术的升华提供一个契机。国外的大画家的一生都在写生。虽然我们都是学院派出身的画家,对结构骨骼解剖、造型透视和色彩原理有深刻把握,但生活中的人物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只有在生活中通过独到的观察,捕捉住符合自己心中审美情感的形象和景物,才是创造有“意味的形”“有意味的色彩”“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根据。高更离开巴黎到了南美小岛塔希岛,毛利人的服装、大自然的色彩,使他创作打开了想象力的翅膀,创作出那么多好作品。我来到实地看过后,也同样改变我对黄土高原色彩的固有认知,一种新的色彩构建呼之欲出。

陈孟昕在双山堡古城崇山寺庙会写生(彭雪杏摄影)








陈钰铭的作品
陈钰铭感言:这次参加“走遍中国”写生活动,我感受到写生在当下受摄影技术冲击有所冷落,如今相机、手机拍资料太过方便,大家慢慢就忽略了写生的价值,就连很多创作也大量依赖照片,实际上,写生对创作而言意义极其重要。
真正走到民间写生时,我们能切实体会到当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变化都触手可及,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找回那些逐渐遗失的文化与精神。这次活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写生远不只是画形象、画风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明确自己想追求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本质上是“在写生中寻找自我”。
过去我们的创作方法在慢慢丢失,而要重新找回它,终究要靠手上的功夫和对艺术的认知,尤其是认知层面的提升,在这次写生里,我们也获得了重新思考的空间,这次写生活动分量十足、意义非凡。

陈钰铭在双山堡古城崇山寺庙会写生(彭雪杏摄影)










王学辉的作品
王学辉感言:这几年全国写生的活动越来越多,搞得也越来越好,今年伟德国际1946备用在杨院长的领导下,又举办了一次伟德bv国际体育官网“走遍中国”大型写生采风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更多的美术工作者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走入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加能体会到祖国的美好、强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也促使我们美术工作者更加地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大自然,热爱人民,关注人民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祖国的发展建设。

王学辉在双山堡古城崇山寺庙会写生(彭雪杏摄影)










刘建的作品
刘建感言:这一次的“走遍中国”写生活动,我觉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是规模宏大,计划要用3年的时间走遍全国的各个省市、自治区,每个地方要有10天的时间,这样就是300多天,同时每一个省市区要有10位艺术家,这样就3000多人次,规模是非常大。第二,是规划缜密,在写生的同时就是学术研讨、媒体宣传都是同期进行。第三就是学术性强,活动结束以后还有举办这个大型的展览,出版大型画册。

刘建在陈炉古镇采风(张彬摄影)






丁密金的作品
丁密金感言:我认为写生有一种现场感,它与画照片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写生的现场感能促使灵性的发挥。是锻炼艺术敏锐力的极佳方法。这次陕北写生正好赶上当地的两场庙会。庙会以祭祀、祈福为核心,同时有扭秧歌、唱大戏、抬神楼等多种。民间文艺表演内容,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赶庙会,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让人感觉他们参加这种活动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很神奇。我们现场画速写,描绘生动的形象,拍照记录这种热闹的场景,同样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写生活动接地气,收益大。

丁密金在清涧玉家河镇集市写生(钱晓鸣摄影)









方向
方向感言:“走遍中国”这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山水画家的情感诉求,我年少时选择山水专业便是怀着走遍中国的目的。写生需在生活中感受并思考人生、生命,这些思考会潜移默化影响创作。写生要情景交融,移情入景,将感情与观察交融,形成生活感悟和生命思考,再将其带入作品意境,提高人生品格和学术素养。否则,作品会变得苍白乏味。写生为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作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写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发现不平凡的文化内涵,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个人语言符号以及时代语言符号的建构,我认为只有在写生中才能够去实践。古人在建立语言符号时,带有情感、精神诉求和生活感受。然而,一旦语言变为成法,它就成为躯壳,缺乏鲜活的生命体验、真实情感、艺术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笔墨语言符号,将笔墨审美与当前情景结合形成笔墨语言,面对代表这个时代的,丰富变化的许多新鲜事物,我们必须通过写生将其转换为笔墨。写生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转换过程,艺术创作并非照相机拍摄,而是经过眼睛、心灵的反射和个人笔墨审美追求反映出来的,那才是个人的笔墨语言符号。具有艺术性,才富有时代精神,因此,写生对我非常重要,我一直在写生,写生永远伴随艺术创作生涯进行。

方向在清涧王宿里村写生(吕少帅摄影)









李晓军
李晓军感言:作为花鸟画家,写意花鸟画是我熟悉的领域。这次和画人物、山水的画家在一起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天,看着他们写生,画画,从中很受启发,开阔了眼界,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户,从中体验到了写意花鸟画体系之外的感受。另一方面,深入到群众中去,提升自己画中生活的温度,并将自己的温度融合进去,使自己的画中能更真切地反映出生命的律动,这也是深入到生活之中去写生的重要意义之一吧。

李晓军在清涧王宿里村写生(吕少帅摄影)










陈鹏的作品
陈鹏感言:文促会“走遍中国——山西河曲之行”感受,每每站在黄河之畔,但见浊黄的泥水翻腾着向东奔去,仿佛一条巨龙在咆哮。这水色浑黄,却非污浊,乃是黄土高原的骨血,是千年文明的底色。河水拍岸,发出沉闷的声响,如老者低沉的叹息。我想,这河见过多少兴亡盛衰,承载过多少悲欢离合。它不言不语,只是奔流,将一切吞入腹中,又吐出新的生命。岸边泥沙堆积,形成新的滩涂,上面已有点点绿意挣扎而出——生命总是顽强,如这河水一般,遇阻则绕,遇坎则跃,从不停止前进。
黄水东流,不舍昼夜。我弯腰掬起一捧,泥沙自指缝间溜走,只留下湿润的触感。这河教人懂得,有些事物,如时间,如历史,是握不住的,唯有静观其变,感受其力。由认识到直观感受,到落墨于纸,我想到的不仅仅是黄河的实景,而是触动心弦的震撼,于是,这次的创作作品,我完全抛弃了以前传统水墨写意表现,而是完全不一样的新技法、新语言表现形式,试图用流淌的色彩与心底的生命脉搏呈现出新的意境与概念。
河水汤汤,千古如斯。人站在岸边,自觉渺小,却又因与这伟大河流共呼吸而觉庄严。

陈鹏在悬空石径写生(钱晓鸣摄影)










邢斯恬的作品
邢斯恬感言:这次采风她不仅被日新月异的民族风情所吸引,更为团里前辈老艺术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认真投入的创作激情所感动。她认为,真正的艺术就是要打通火热的生活与生动的人性之间的连接。
邢斯恬在第35届内蒙古草原那达慕写生(钱晓鸣摄影)









